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“订单流工具,EBC订单流”的博文

EBC订单流工具中,三种识别趋势反转的有效信号

图片
  目前市面上免费提供订单流工具的平台很少,EBC平台算是给我们了解订单流工具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口。   我们知道,订单流工具是通过追踪市场中每一笔订单,进而了解多空持仓变化和主力方向。这是订单流工具区别于其他技术工具的关键。   所以通过查看订单的位置和订单量大小,我们就能掌握一些潜在的反转信息,在此向大家分享3个识别趋势反转的信号。    1、POC   也就是K线内部的所有价位中买单和卖单成交量总和最大的价位。   在EBC订单流工具中会对POC进行专门标注,他可以让你知道,目前市场交易重心在哪里。   如果市场趋于震荡的话,POC基本都会在K线中间,而且多根K线的POC基本价位都差不多。但是如果你看到POC开始向顶部或者底部运动的话,就注意可能要变盘了。   POC中最重要的是,如果POC出现在K线顶部,尤其是阴线顶部附近时,变盘的可靠性是最大的。   你可以这么理解,多空双方都试图推动价格进行突破,所以都在加大筹码,但是如果接下来价格并没有走高,说明多方无力推动价格走高,行情反转的可能性很大。   如果POC在影线的顶部附近,说明多方不仅未能推动价格走高,还出现了回撤,更说明了多方在控盘中处于弱势。    2、微单   微单是顶部主买比率一种极端情况。   顶部主买比率,就是顶部次低位价格的主买单数量/顶部价格的主买单数量,如果这个数字大于28的话,就是微单,往往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见顶的信号。   这同样也非常好理解,在顶部次低位价格买单数量巨大,但是顶部价格订单数量急剧减少,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多头手中没有多少筹码了。   所以最后多头试图再拉动一次盘面,但是响应的订单很少,彻底宣布这一波上涨结束了。这个指标如果和POC配合起来用,准确度会更高。   这里要特别表扬一下EBC订单流工具,像顶部主买比率这种二次加工的数据,都是实时计算出来的,所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分析维度。   你可以看到,在EBC订单流工具界面,每一根K线上下都标注了不止一个数字,包括COT high,COT low,Delta,成交量,失衡等等,让我们对整个盘面的情况一目了然。    3、大单   大单也是顶部主买比率的一种极端情况,和微单不同的是,他是顶部价格的主买单数量,要明显大于顶部次低位价格的主买单数量,此时顶部主买比率大约在0.699以下。   虽然是同一个指标的两个方面,但是大单...

订单流工具和传统的技术工具有什么区别?

图片
  说到订单流工具,很多人很可能只是听说过,但是他和传统的技术工具究竟有什么区别,可能理解就没有那么深了。   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他们的区别。    一、维度不同   传统的技术工具是二维的,也就是时间和价格这两个维度。比如下面这张K线图,你能知道什么时间是什么价格,但是你无法知道对应成交量和订单是多少。   订单流则弥补了这一缺憾。   通过EBC订单流工具,你会发现每一根K线中每一个价格对应多少空单和多单,都一目了然,当出现大单的时候,你就会知道主力想要做什么,并可以跟随交易。    二、精准度不同   我们现在常用的技术指标,有趋势类、能量类和摆动类指标。除了少部分摆动指标有先行性外,大部分指标都非常滞后。   比如我们常用的MACD,只有出现明显背离的时候,才能确认变盘的信号,但此时趋势已经跑出一段时间了。   而摆动指标中的先行指标,往往也不能提供非常准确的信号。就拿RSI来说,如果市场看空情绪特别强烈的时候,即使摆动指标一直处在超卖区间,也丝毫不会影响他持续下挫,如果此时你看到超卖信号,就立刻买入,被套住的可能性很大。   还有一个是顶部十字星,也被很多人奉为识别趋势反转的圭臬。但实际交易中在相对高位出现十字星,有时却也是中继信号。   而订单流工具,则可以通过细微的订单变化,捕捉市场中的每一个信号。   比如EBC订单流工具中,你会看到在拉升之前会出现Delta拉升。   Delta是每一根K线多单-空单的净单量,当Delta绿柱拉升,说明净多单持续增加,是明显做多信号。   这是因为,成交量放大并一定代表多方占优,也有可能是双方势均力敌,只有一方筹码耗尽,另一方只需要一部分筹码就可以推动价格上升,体现为净单数量放大,这就是Delta的原理,而这些细节通过价格和时间是无法发现的。   另一个是POC,是单根K线成交量最高的一个价位。   在EBC订单流工具中,当POC出现在顶部时,说明空方试图阻止多方进一步推动上涨,所以不断吸收多单,导致价格不动,但是成交量却持续放大。   在EBC订单流工具中,无论是何种K线形态,当POC明显出现在顶部时,都能对顶部信号发出预警,准确性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。    三、有无识别假突破的能力   传统的指标很难确认是否是假突破。   我们常用的识别方法是看回踩确认,如果多次回踩不破就是确认突破成功,但是这种方法遇到假突...

EBC订单流工具到底是什么?用过的人说说,真的有用吗?

图片
 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订单流。   大家的疑问主要集中这两点:   ①订单流和以往工具有什么不同?   ②订单流是噱头,还是真的有用?   因为市面上功能多元化,且免费的订单流工具极少,今天我就以EBC订单流工具为基础,和大家聊一聊订单流。    一、订单流原理到底是什么?   要了解订单流,首先要明白一个原理:市面上的交易,都是多单和空单一一匹配,来完成交易,并推动报价变化的。   举个例子,一个市场里买卖白菜,买方和卖方提供了形形色色的报价。有人出价1块、2块甚至3块,卖方这边有人报价3块、4块、5块。   那么如何成交呢?先得排个序。   买单从高往低,分别是买一到买三,卖单从低往高,分别是卖一到卖三。成交的时候,是买一卖一,买二卖二一一匹配。比如这里,买一卖一都是3块,就成交了。   那么当前成交价就是3元,就是你看到的报价。   成交了之后,之前的买二成为买一,卖二成为新的卖一,买一卖一会再次进行匹配。不过这里会看到买一卖一价格相差很大,无法成交。只有买一接受了4块的卖价,或者卖一接受了2块的买价,才能匹配成交。   这里如果买一接受了4块的卖价,说明迫切想要买入,市场看多情绪旺盛,那么价格就会上涨到4块;反之,说明急于卖出,那么价格就会跌到2块。   实际交易中,每个价格上订单数量巨大,并且数量不等,所以远比上面说的要复杂。比如下图中,买一只有50手,而卖一有100手,所以是无法完全匹配的。   卖一剩下的50手变成了卖一,买二变成了买一。和前面一样,只有买一和卖一完全匹配的时候,才能继续成交。   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卖一没有被买一全部吃掉,所以价格就停留在了3块。如果卖一数量足够多的话,很能相当一段长的时间,价格都会停留在3块之下,这就是市场封单。   了解了订单成交的原理,你就会发现,如果买方订单足够多的话,就会不断吃掉卖方的单子,那么价格就会持续上涨,这就是看涨的原理;反之就是看空。   但是一般情况下,我们是无法查看到订单的。我们决策的依据只有时间和价格这两个维度,只能通过技术面和消息面进行分析。   所以,如果我们能够提前知道订单的数量和位置,我们就能掌握当前市场的趋势,以及潜在的阻力支撑,从成交量角度进行分析,这就是订单流。    二、EBC订单流工具   订单流工具,就是通过接入交易所,实时追踪市场中每一笔订单的变化,这是一种比成交量更加精...

平台流动性明明还不错,为什么点差还是这么大?

图片
  这几年,随着大家对于交易理解的加深,大家越来越重视流动性。   尽管如此,我发现很多人对流动性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,并且对他与点差之间的关系还不甚理解,所以在选择平台时往往会陷入误区。   今天和大家简单聊一聊。    一、流动性的质量差别   流动性是什么?通俗的讲,就是能让你的订单按你想要的价格成交的能力。   所以,很多人就下意识认为,是不是平台接入的流动性越多越好。   这自然是的,但不是绝对的,因为流动性也有好有坏,一个最直观的数据,市场67%的流动性掌握在10大银行和非银机构手中。   这个数据每年EUROMONEY都会公布,你只要查一下就知道了。具体可以参加这张图,我没画圈的8家就是流动性银行,占比就已经接近60%,画圈的两家XTX和Jump Trading是顶级非银流动性,这几年在市场上占比越来越高,大约20%左右。   所以,接入的顶级流动性越多,你能获得流动性越好,而且市场上最原始的报价基本都来自于这些顶级机构,所以自然报价更好。   比如我所在的EBC平台就接入了36+顶级流动性,其中就包括了上面提到的摩根大通、UBS、德意志银行、花旗和XTX等,所以整体流动性非常好,这也是为什么EBC平台的EURUSD可以点差低至0很重要的一个原因。    二、流动性互抛和交易成本   从流动性报价机制角度来说,流动性的质量也非常重要。   因为我们订单通过平台抛给流动性之后,如果承接的流动性没办法接下这个单子,就只能抛给另一个流动性来处理,也就是流动性互抛。   注意,这个过程是会产生费用的,也就是流动性之间互抛次数越多,产生的费用越高。   要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?   ①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,流动性足够好,能够一下子承接你的单子,那么就很大程度避免抛给另一个流动性的情况;   ②另一个方面,就是平台能够在抛你的单子前,就给你锁定好流动性,这就是算法了。   好的平台除了流动性质量比较高之外,一般都有专业的HUB硬件聚合流动性,另外还通过算法来实现流动性优化。   比如EBC交易黑盒,就是通过算法提前匹配流动性,大幅减少错配带来的报价损失。   为了验证这套算法的有效性,之前我参加了EBC平台发起的“挑战最强交易环境”,结果证明同一个策略在EBC交易平台执行效果更好,我交易的订单中超过五分之四的订单都成交在更好的价格。    三、甄别市场信息   说了这么...

遇到冰山订单后,我发现了比市场深度更好用的工具

图片
我们知道,有一种工具叫市场深度图。 他本质上是一个订单簿,显示的是每一个价位上可以成交的全部订单数量,一般会用挂单的形式展现出来,并体现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挂单分布。 知道挂单分布的好处是。可以更容易知道哪个位置存在阻力和支撑。 比如下面这张图,3852卖盘多一些,是一个初步的阻力位,因为这个价格上卖盘会不断吸收主动买盘,直到买方吃掉了这个价格上所有卖单,才能推动价格进一步运动。但是整体看,3855的阻力和3846的支撑都很强,不是轻易可以突破的价格。 读懂市场深度图,对于我们交易帮助很大,但是还远远不够。因为市场还存在两种订单,会很大程度上干扰我们对于市场深度的判断。 一个是欺骗单。 如何理解呢?比如一个人并不是真心觉得看多,但是他挂出了大量的买单,让很多人觉得大资金即将进入,从而跟风买入。等到行情推高到他预期的价格后,他突然开始抛售,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欺骗单,你说这是诱多也可以。 不过,欺骗单还可以通过撤单来实现类似的效果。比如一个人先是挂出大量买单,但是迅速撤单,然后又在更高的位置挂买单,然后又迅速撤销,给人一种不断推高买盘的错觉。 这个手法想要达到“最好”的效果,这里需要利用一个报价的机制。 因为数据源和硬件的限制,目前大部分订单数据都是快照数据,就是一秒刷新2-3次的数据。所以,如果有人在刷新的间隔完成撤单的话,并不会体现在市场深度图上,那么市场自然就很难发觉有人正在进行类似的操作。 所以,一般专业投资者,会通过Tick级别的数据源去捕捉这些信号。和快照数据不同的是,Tick数据是实时的交易数据,所以一般刷新频率在十几毫秒甚至几毫秒,每一次撤单都会捕捉到,并体现在订单簿中。 不过获取Tick数据并不简单,只能通过交易所,所以只有极少数的平台或者机构有类似的工具。比如我所在的EBC平台,就接入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,可以获得真正Tick级别的市场数据。 另外,EBC订单流工具还对订单簿数据做了处理,并且和K线进行了叠加,这样每一个价格上多少空单,多少多单都一目了然,可以更清楚的寻找阻力和支撑位。 第二个是冰山订单 冰山订单,并不能算一种不合理的市场行为。 一些机构防止订单一下子进入市场中引发流动性不足,或者引发市场恐慌,所以就把手上的订单拆成了几十份,每个价格上挂一点。 但是冰山订单确实提供了一个隐藏订单的方式。比如我们目前大部分市场深度图表都是5档。所以机构会在1...